最近,一个很魔幻的词又火了,叫“降本增效”。
这四个字,翻译过来就是,在预算被砍了一半的情况下,你要干出三倍的活儿,还得笑着对老板说,我们部门充满了狼性。
这事儿放游戏圈,就更魔幻了。
因为游戏圈的“降本增效”约等于,在核心玩法BUG一堆、服务器天天土豆发芽的情况下,疯狂出新皮肤、新角色、新DLC,试图用最花哨的镰刀,割穿最坚硬的韭菜。
结果呢?往往是老玩家骂骂咧咧卸载游戏,新玩家进来转一圈发现遍地是坑,然后扭头就走,最后项目组和玩家极限一换一,大家一起完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都忘了游戏运营里一个最底层,也最反人性的逻辑:相比于开拓,守成更重要。
说人话就是,相比于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把自家基本盘稳住,比什么都强。
这套逻辑,两千多年前,有个哥们就玩得明明白白。
他叫刘启,史称汉景帝。
在我看来,他就是游戏史上最牛逼的那个“长线运营之神”。
1
汉景帝刘启,接手的是个什么样的盘子?
用游戏来打比方,他爹汉文帝给他留下的“大汉Online”,是一款刚刚经历过删档内测和不删档内测的“开服元勋级”游戏。
创始人刘邦带着一帮兄弟打下了服务器的冠名权,但游戏本身千疮百孔。服务器是租的,代码是外包的,核心玩法就是最原始的打怪升级,经济系统一塌糊涂,玩家动不动就退坑不玩了。
更要命的是,隔壁有个叫“匈奴”的服务器,天天派顶级黑客来搞DDOS攻击,让你不得安生。
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正常的游戏制作人会怎么想?
肯定是“大搞特搞”。
上新系统,开新地图,出限定皮肤,搞联动IP,用最炫酷的CG和最夸张的宣发,告诉所有人:我们的游戏,好起来了!
但刘启和他爹汉文帝没这么干。
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枯燥,也最艰难的路——修BUG。
这两代制作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搞任何大型版本更新。
他们就干几件事:优化服务器,降低游戏肝度(轻徭薄赋),修复经济系统BUG(稳定物价),对核心玩家(老百姓)嘘寒问暖,对那些试图带节奏的大R玩家(诸侯王)敲山震虎。
这在当时那些习惯了“秦始皇”那种“上线就是满级神装,不服就干”的制作人眼里,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你手里拿着GM权限,结果天天在游戏里扫地、捡垃圾、给NPC发福利?图啥呢?
图的就是一个字——稳。
他们很清楚。一个刚经历过大版本动荡的游戏,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新内容。是稳定。是把那些祖传BUG修干净了再说。
只有当服务器不卡了,BUG修完了,玩家们仓里有粮,手里有钱,核心社群稳固了,这个游戏才有资格去谈什么“星辰大海”。
这就是所谓的“文景之治”,游戏圈翻译一下,就是史上最成功的“服务器稳定与BUG修复”超长待机版本。
讲白了,就是怂,但怂得非常科学。
2
当然,当一个制作人太稳健的时候,总会有人跳出来觉得他好欺负。
刘启在位期间,就爆发了“七国之乱”。
这事儿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游戏里几个势力最大、充钱最多的老牌公会会长,觉得中央服务器的管理员(皇帝)太窝囊了,天天就知道给平民玩家发福利,不带着我们去开疆拓土,打跨服战,简直浪费生命。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实际上就是要搞“服务器独立”,自己当GM。
这场“七国之乱”,本质上就是一场老牌大R公会不服中央调度,试图自立为王的服务器内战。(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历史没这么简单,但底层逻辑是通的)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的热血制作人可能就直接掀桌子了,开控制台,调出最强装备,跟丫死磕。
但刘启的操作,骚得一塌糊涂。
他先是听了谗言,把提出“削藩”这个核心补丁的程序员晁错给献祭了,试图让那几个公会会长满意。
这操作,像不像今天很多游戏公司,为了平息大R玩家的怒火,先把策划拉出来祭天?一模一样。
结果呢?人家根本不吃你这套,人家要的是你的服务器管理权。
一看怀柔政策没用,刘启的另一面就暴露了。
他立刻启用游戏里最能打的PVP大神周亚夫,给了他最高的权限和最好的装备,然后告诉他:别管我怎么操作,你就给我往死里打。
周亚夫的战术也很有意思,就是死守,拖。
任凭你在外面怎么骂,怎么叫阵,我就是高挂免战牌,不开团。
我反正是官服,我有的是资源,耗得起。你们是玩家公会,每天都要消耗大量资源,我看你们能撑多久。
最终,活活把叛军的后勤给拖垮了,一战定乾坤。
你看这个操作链条,先是示敌以弱,麻痹对手,然后抓住时机,一击毙命。
整个过程充满了隐忍、算计和实用主义。
这哪是什么皇帝,这分明是一个顶级的老阴比玩家,一个深谙PVE和PVP之道的骨灰级运营总监。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亮剑,更知道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这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它决定了一个游戏能不能活下去。
3
汉景帝刘启这套“猥琐发育”的运营哲学,最终给他儿子——汉武帝刘彻,留下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开局。
国库里钱粮堆积如山,多到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服务器稳定,玩家活跃度高,核心社群凝聚力极强。
这时候的“大汉Online”,才真正有了搞“大型资料片”的底气。
于是,汉武帝刘彻,这个游戏史上最“肝”也最“氪”的制作人,上线了。
他一上台,就把游戏的核心玩法从“种田模拟器”直接改成了“RTS即时战略”。
北伐匈奴,南平安南,西通西域,东征朝鲜。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那个“大汉天威”,几乎都是在汉武帝这个版本里打出来的。
他推出的“漠北决战”、“开通丝路”、“独尊儒术”等一系列超级DLC,直接把“大汉Online”从一个区域性服务器,拔高到了世界顶流的高度。
听起来是不是很爽?
但代价呢?
代价就是,汉景帝辛辛苦苦几十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服务器资源,被汉武帝几年就挥霍得差不多了。
为了支撑庞大的跨服战开销,汉武帝开始在游戏里搞各种“氪金”活动。
卖官鬻爵,盐铁专营,算缗告缗……本质上就是官方下场卖数值,把平民玩家的最后一滴血都给榨干。
游戏后期,整个服务器民不聊生,玩家起义不断,游戏口碑一度跌到冰点。
汉武帝自己晚年也幡然醒悟,下了个“罪己诏”,相当于跟全服玩家道歉,说自己之前太浪了,以后不搞大型更新了,大家好好休养生息吧。
我不是说汉武帝不好。没有他,就没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
但我想说的是,所有人都只看到了汉武帝的万丈光芒,却很少有人去想,支撑起这份光芒的,到底是什
么?
是汉景帝那个看似无聊、枯燥、乏味,甚至有点“窝囊”的“守成”版本。
他就像那个最不受玩家欢迎,但其实最重要的游戏底层架构师。
当别的制作人都在台上画饼、吹牛、搞发布会的时候,他一个人默默地在后台优化代码,修复BUG,清理数据库冗余,确保服务器在任何压力下都不会崩溃。
他从不追求个人的声望,也不在乎一时的得失。
他追求的,是游戏的“长治久安”。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封建帝王,居然把“可持续发展”和“长线运营”的理念玩得这么透彻。
反观现在我们很多游戏公司呢?
恨不得上线第一天就把未来十年的钱都赚完,恨不得把玩家敲骨吸髓,然后项目组财务自由,哪管游戏洪水滔天。
他们永远在追求下一个爆款,下一个风口,却从来不愿意停下来,好好维护一下自己手里的这个“老游戏”。
他们不懂,或者说假装不懂,一个游戏的生命力,从来不取决于它最华丽的那次版本更新。
而是取决于它在无数个平淡的日子里,是否依然稳定、公平、值得信赖。
汉景帝刘启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理——
做爆款,靠的是灵感和激情。
而做“神作”,靠的却是忍耐和孤独。
可惜,在这个人人都想当汉武帝的时代,已经没人愿意去做那个枯燥的汉景帝了。
这可能就是我们玩不到“传世神作”的根本原因吧……你说呢?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我要配资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