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继本月上旬法国总统马克龙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后,前不久德国总理默茨也到访伦敦唐宁街10号。而且,默茨直言这两次仅相隔一周的访问“绝非巧合”,德法英在外交、经济、安全和移民政策上的立场正在趋同。
在默茨口中,德法英三国被称为“欧洲三巨头”。马克龙在7月8日至10日访问伦敦,这既是法国国家元首时隔17年再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英国正式“脱欧”后到访的首位欧盟国家领导人。默茨在7月17日访问伦敦,这是他就任德国总理后首次访英。
法德领导人的英国之行均达成了标志性协定,即英法之间的《诺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确将就各自独立的核威慑力量进行协调;英德之间签署《肯辛顿条约》,涵盖安全、防务、移民、经济和开放社会五大领域,将塑造双方未来数十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英德《肯辛顿条约》还涉及一项承诺,即在对方遭武装攻击时相互提供包括军事在内的援助。英国和德国同为北约成员,在《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共同防御条款的背景下,英德仍在新签条约中强调“战时相互援助”,显然是对北约相关承诺“极不放心”。
换句话说,这种不放心就是对“美国安全保障”失去信心。美国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上台以来,多次表示将减少对欧洲的安全承诺。
今年2月,美防长赫格塞思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和北约防长会议期间,宣称确保欧洲安全已经不是美国的首要任务,他要求欧洲盟国承担起欧洲防务的主要责任,并且应在未来对乌克兰的援助中承担“大头”。与此同时,美国副总统万斯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表示,欧洲必须大力加强自身防御,并且应该承担军援乌克兰的“绝大部分资金”。
美国态度的转变并不突然,特朗普第一任期伊始就公开抱怨欧洲盟国在安保方面占美国的便宜,要求北约成员提高军费占GDP的比重。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延续了此前的基调,只不过表达得更加直白和彻底,并且进一步要求北约成员将军费占比提高到5%。
正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马克龙公开表示北约已经“脑死亡”,指责盟友之间缺乏战略沟通。他与特朗普的私人关系也急转直下,法国喊出欧洲应该“战略自主”,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其在北约共同防御承诺方面含糊其辞,绕开欧洲单独与俄罗斯改善关系、推动俄乌和谈等行动,让欧洲在安全上的危机感加深。
今年以来,马克龙多次提及法国核力量的“延伸威慑”问题,即通过向欧洲盟友部署可搭载核武器的作战平台来提供“核保护伞”。默茨也曾提出过法英两国将其“核保护伞”延伸到德国的想法。马克龙伦敦之行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与英国首相斯塔默明确两国将一同撑起“核保护伞”。
从英国开启“脱欧”进程到正式“脱欧”,以法德为首的欧盟与英国的关系波折不断。今年5月,英欧领导人在伦敦举行英国正式“脱欧”以来的首次峰会,开启了双方关系的新阶段。曾经对英国“脱欧”态度强硬的法国,如今也重启法英关系。
即便斯塔默属于进步左翼,而默茨属于保守右翼,但这并未妨碍英德关系重置。去年10月,英德两国防长就签署了《三位一体防御协议》,为此次达成《肯辛顿条约》打下了基础。马克龙、默茨先后访问伦敦之后,马克龙于23日访德,法德还将于今年8月底举行两国政府联席会议。法德政府联席会议始于2003年,由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共同倡议召开。
就在英法德这三个欧洲大国重新抱团之际,美军一架C-17重型运输机被爆于7月中旬从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存放核武器的加德兰空军基地飞抵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的拉肯希斯空军基地。这一最新动向被认为是美国重新将空基核武器部署至英国,且很可能是新型B61-12核弹。此前,美国曾在2008年撤回部署在这个基地的核武器。
特朗普似乎欲借此举来打消欧洲盟国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担忧,同时也是对法国欲取代美国向欧洲盟友提供“核保护伞”的回应。尽管如此,美国在北约框架下的言行,尤其是涉乌克兰问题的行动,已经在北约内部制造了分裂。
针对美国提出的“重新武装乌克兰”计划——美国将通过北约军援乌克兰,北约向美方支付这些武器的费用,法国、意大利、波兰、捷克、匈牙利五国已公开表示拒绝。不难看出,从北约成员军费占比到军援乌克兰,再到反复无常的关税问题,特朗普处处想的都是“稳赚不赔”,欧洲盟国也不得不因此重新定位欧美关系。
我要配资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